7月12日,苗荣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朝鲜帮当地百姓重建家园的故事和他入党的经历。
坐三天火车赶赴朝鲜
1955年,22岁的苗荣应征入伍。当时,苗荣和附近村一起入伍的战友要到汤阴参加新兵训练,但交通条件不好,他们一路从石林跑到汤阴,“十几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跑到了”。
到汤阴之后,仅仅训练了3天,苗荣和战友们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前往朝鲜。“当时,朝鲜已经没有战火了,我们去是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我是工程兵。”苗荣说。
“我们去朝鲜时,坐的是闷罐火车,车上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关上门,车里就黑乎乎的。”苗荣回忆,从汤阴到平壤用了3天时间,途中他们仅在辽宁的大孤山、锦州和丹东吃了3顿饭,其他时间,大家就没下过车,在车上吃压缩饼干、喝凉水。
抵达平壤后,苗荣和战友们就地参加了新兵训练和业务训练,半年后,他们随部队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
排雷修路盖房子,帮当地百姓重建家园
尽管当时战争已经停止了,但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伤痛并没有消失。“很多民房、道路被炸毁,有的地方还埋有地雷。”苗荣说,他们抵达后,首先开展的就是排雷工作。
“和影视剧里演的基本一样。我拿着扫雷设备,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如果地下有金属,耳机里就会有特殊的声音。我确定地雷的位置后,就在地面上插个小旗子,后面的战友跟上来把地雷挖出来或就地引爆。”苗荣说,除排雷外,他所在的部队还帮朝鲜人民修建了大同江大桥。
当地很多百姓的房子在战争中被毁坏,苗荣所在部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当地百姓盖房子。“朝鲜山地多,建房子大多是就地取材,主体是木头,屋顶用石板。那儿山上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敲开之后,就像咱们盖房铺瓦片一样铺到房顶上。”苗荣说。
当地百姓把石料和木料准备好,通知驻地的工程部队,部队就会派遣战士过去帮他们修建房子。志愿军严明的军纪和良好的作风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有一次,我们去一户居民家盖房子,因为工程量比较大,一天没干完,晚上那户人家的老婆婆拉着我们不让走。主人家把外屋腾出来,全家人挤到里屋,非要让战士们在外屋休息。”苗荣说。
1956年,苗荣随部队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并参与修建了志愿军总部大楼。当年9月5日,因表现突出、思想进步,苗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起自己的入党经历,苗荣十分自豪:“当时我的入党介绍人有3个,一个是我们老班长,四川的余现清;一个是指导员于荣勉,山东人;还有我们排长,吴龙。”
退伍返乡参加水利工程建设
1957年,苗荣随部队返回成川郡,1958年光荣退伍。“回来的时候,我们坐的是普通的绿皮火车,在汤阴下了车。”苗荣说,1955年当兵走的时候,石林归汤阴管,1957年鹤壁建市,等他退伍回家已经是鹤壁人了。
苗荣和战友们赶到鹤壁集办理退伍手续时,天色已晚,大家就商量好去鹤壁集中山地区的电影院看电影。“我们列好队一上街,群众就喊起来了。群众听说我们是从朝鲜回来的,都夸我们,我们也非常自豪。”苗荣说,围观群众中一个人大喊“有没有石林的兵”,他应了一声,然后仔细一看,喊话的竟是他同村的好友。好友当天是去鹤壁集拉油盐酱醋的,两人相认后非常高兴。等办完退伍手续,苗荣和好友一起回到石林镇。
回到家乡后,苗荣参与了当地不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鹤鸣湖水库以及石林镇的一些小水库、灌溉渠建设我都参加了。”苗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