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 心
近日几则与桥相关的地方新闻,颇为温暖,充满诗意。一则消息称,截至9月初,岑溪市已开工建设惠民桥梁63座,致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自治区旅发委发布的另一则消息则“文青”相问:“美丽的柳州,你会记住她什么?是连通城市这一端到那一端的桥梁。”
从1940年拥有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以来,柳州以建成通车19座、在建两座、规划两座的桥梁建设速度,不断刷新城市颜值和市民幸福指数,并赢得了城市“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修桥是城市德政的一个缩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既有磅礴诗意,又有现实功用,大概是最有形象气质又能瞬间改善滨江滨水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的公共基础设施。
从柳州的桥梁建设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轨迹:铁路公路两用的第一座桥,是地区交通枢纽建设之需;而后有了市中心的柳江一桥,再后来的静兰大桥,打开城市东出门户,连接高速公路;然后,这座被柳江环抱的盆景城市,不断有优美的大桥横跨柳江两岸,江河阻隔、城乡壁垒之不便,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的审美品位也得到极大提升。渡改桥,是巨大的市政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中国号称“桥的国度”,桥自古就有深刻的民生意义。它不仅体现在桥之功用,也体现在其中筑入了惠及后人的期许。看看中国四大名桥的名字,河北赵州桥(安济桥)、泉州洛阳桥(万安桥)、潮州广济桥、北京的卢沟桥(永定桥),每一座都饱含安世济民的美好祝福,风雨中挺立千年。
然而,在桥梁材料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桥梁不断刷新世界桥梁建筑的世界之最,也出现了不少令人痛心与扼腕的“桥脆脆”“零岁桥”。比如,2011年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垮塌时,距建成通车不过14年,反观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则躬身伏水,岿然不动。
1937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通车仅仅89天,就因日寇入侵被迫炸毁。作为该桥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桥梁专家茅以升立下誓言:不复此桥不丈夫。1953年9月,钱塘江大桥再度建成通车,直到今日。
70多年过去了,钱塘江大桥上汽车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而时速120公里的CH3型动车组穿越钱塘江大桥的时候,人们不禁由衷敬佩和惊叹。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钱塘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还“超限、超载”,可见当年的人们,是真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在做。
民生之桥,当以百年基业的初心来建造。钱塘江大桥不仅仅有战胜时间的坚强,更有百年匠心的刚毅。
付诸匠心以修功德。修桥当如此,所有的民生工程都当如此。唯如此,才能成就执政之德,才能建筑不朽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