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创“独柱塔式”主塔设计
26日下午,芜湖长江二桥所在的江面水流不紧不慢,两根高达262米的塔柱立在江面,白色的钢索管道斜拉下来固定在桥面箱体两侧的固定栓上,从远处望去犹如两只巨帆。虽然还没有完成合龙,但是这座大桥的规模和形态已经可窥端倪,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确保在今年九月底前完成合龙任务。
由于芜湖长江二桥的建造位置是渡江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在美学上设计者把它的造型定位为“远航”、“渡江”,希望大桥能够像一艘扬帆远航的船体。斜拉式大桥最为核心的部件就是最显眼主塔,钢索从主塔下来连接桥身,需要主塔有超强的抗压能力。因此,之前所有斜拉桥都是两根混凝土柱子在桥身两侧,最上端有一根主梁衔接的造型。而这次芜湖二桥的设计者希望两根主塔能够像巨轮的桅杆一样将四面的斜拉钢索连起来,从美学造型上无限接近一只“巨帆”,独柱塔式的构想被摆上桌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塔只有一根,立在双向的路面中间而不再是两侧。这就要求一根柱子的主塔的“抗拉”能力更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主塔上使用‘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这是世界首创。”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吴红波解释说,这种技术就是将四周的钢索用特殊构件在塔柱内部环形固定,相当于将柱体环抱住,“简单地说,这样能够使钢索对塔柱巨大的拉力转化为往内的压力。混凝土的特征就是怕拉伸但不怕承压,这样根本上避免拉力过大导致塔柱不堪重负出现裂缝”,这也是一根柱子就敢做斜拉桥的理由。
如此设计,很明显至少节省一根柱子的成本,整个桥身的造型也显得十分清爽利索。
桥面和电脑一样追求“轻薄”
给主塔“减负”还不够,为了进一步保障斜拉的安全性,设计者们追求桥面的“轻薄”,就像电脑一样,越轻薄也会越好看。实现这种安全和视觉的“双赢”,还是需要创新和设计。芜湖二桥所用的轻型薄壁箱梁的高度与传统箱梁差不多,但是路面以下的箱体两侧是经过瘦身的。因此,一段段箱梁看起来就像一只长着小翅膀的飞行器。与此同时,这种轻薄箱梁每一块相比传统箱梁长度较短,易于标准化生产和运输。运到现场后,工人们会用钢索将箱梁串联起来绷直,就成了路面。“就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而且传统箱梁连接时钢索是要穿在混凝土中固定,新式安装则是在箱体与钢索分离,便于维修更换。”据了解,整个工程节段拼装箱梁达到20034榀,这些节段梁要求结构尺寸误差不超过1毫米,梁体重量误差不大于1%,这种属于安徽的精度是桥梁建筑史无前例的。芜湖长江二桥主桥长1622米,分为无跨,江面上的主跨长806米,全靠两根主塔拉住固定,这种专业上叫做“漂浮体系斜拉桥”的名号也十分形象。
双向路面之间预留轻轨通道
芜湖长江二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徐州至福州高速公路(我省为芜湖-黄山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中“纵二”的过江通道。加上两边的引线,它将勾连在建中的北沿江高速与沪渝高速,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芜湖市跨江发展的重任。因此它虽然是一座公路桥,但是设计者并没有把它局限在只有公路功能。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双向路面在主塔两侧,中间就留足了空间,未来,这个空间可以让过江城际轻轨穿行而过,让大桥的过江功能进一步放大。目前,二桥的主塔施工结束,节段梁安装完成总量的94%,引桥及连接线工程全面进入扫尾阶段。今年9月底前,大桥将实现主桥合龙,11月15日前完成桥面铺装,保障在今年年底实现通车。